職業教育學習領域
課程宗旨:
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由實用技能科及職業教育科組成。實用技能科包括小一至小六兩個學習階段的教學內容;職業教育科則包括中一至中六兩個學習階段的教學內容。
1. 提升及加強學生的自我發展及自我管理能力;
2. 培養及建立學生良好的工作觀念及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;
3. 逐步引導學生建立與工作相關的知識及技能;
4. 發展與職業有關的共通能力,為過渡至成人生活作好準備;
5. 發展學生職業潛能,協助學生在職前技能、職業技能、職業知識及態度等各方面建立良好基礎,從而培養正確的工作價值觀;
6. 為不同工作能力及取向的學生,建構多元的學習平台,啟發學生的個人職業技能及興趣;
7. 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工作體驗及實習課程,以便銜接日後的工作,務使學生能適應及融入社會,獨立自主;
8. 透過從小開始培養學生的工作概念、態度及持續性,從而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,包括協作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創造力、批判性思考能力及審美能力。
教學設計:
1. 於設計及進行課堂學習時,加入(CRS) 基要學習元素,師生間建立有效溝通Communication、互信關係Relationship及具結構的組織學習 Structure(CRS)的課堂氣氛。例如:以程序圖卡作為視覺提示及與學生溝通的工具,將複雜的工序,按步就班以簡單的程序圖像作分拆教學,建立學生完成工作的自信心;
2. 因應學生的能力,設計不同的教材教具,鼓勵學生完成工作,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均有機會在同一學習主題下,完成不同程度的學習目標;
3. 以有系統的階段性評估,作為學生學習成果的評核,並按學生的進度,訂立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;
4. 透過日常流程,提供機會讓學生實踐所學的職業技能,例如:於宿舍午膳流程訓練期間,讓學生擔任飯堂服務員,負責將飯餸分派給學生;
5. 透過工場週活動,模擬學生畢業後的工作環境,根據學生能力,安排適切的工作,讓學生將課堂學習的職業技能,於工場週實踐,例如:包裝工作、清潔工作、銷售工作等。
6. 包含「功房」元素,並與校外導師協作,依據學生的能力及特性,發展出具特色的工作技能及態度,包括:種植訓練、手工藝訓練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