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特色

經過二十五載努力耕耘,學校在下列幾方面都開始紮根成長

推行生命教育,肯定學生的生命價值:

學校著重帶領學生追求生命價值,藉著與宗教教育結合,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本質,做到敬主愛人,常存感恩。每天為四周的人和事禱告,追求天主教「真理、義德、愛德、生命、家庭」的核心價值,鼓勵學生熱愛生命、各展才能。

採取多元策略,照顧學習的多樣性: 

本校以「個別化教育計劃」,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。教育心理學家、專責教師、專責宿舍家長、專責護士、專責社工、教學組長/主任、言語治療師、職業治療師等專業團隊,就著學生個別的特性,釐訂長短期學習目標、學習策略、輔導及訓練計劃、治療及健康計劃等,以全面照顧學生身心靈及成長的需要。

此外,為改善學生的學習及行為狀況,引入不同的治療服務,如遊戲治療、藝術治療、音樂治療、物理治療等,以加強適應社會及群處能力。 同時,亦安排課後活動及課堂不同範疇的專業導師,如體育、滾軸溜冰、童軍、視覺藝術、陶藝、樂器演奏、舞蹈、武術、獅藝、戲劇(黑光光影、皮影)、烘焙、園藝、手工藝、花藝、氣球手藝等導師,讓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體驗,以照顧多方面的需要。為提升學習效能,引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及輔助工具,安排學習流程及配合新的科技,期望透過專業團隊的努力,為學生陶造豐盛的人生。

設立高中學習平台,引入社區資源促進互動學習:

2010年推行新高中學制,本校嘗試突破傳統的課室教學方式,引入家長、堂區及社區義工成立支援團隊,依據學生的需要、能力、興趣和實際情況,開展「樂進功房」計劃。「功房」的「功」是有「功課」、「用功」、「操練」的含意,在義工支援下,讓學生有更多參與學習及練習的機會,學會用功完成功課,增強學習成效,並提升溝通、獨立思考、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從而建立自信,肯定自我,作全人的發展。

現時設置了「陶藝功房」、「手工藝功房」、「養耕功房」及「烘焙功房」,並將成果義賣或與社區人士分享,藉此也帶引學生與不同社會人士互動交流,分享經驗,結伴同行,達至社區共融,回饋社會。
此外,為促進社會共融,積極與學界、慈善機構、教會組織等義工結連,舉辦共融活動及引入義工服務,從而加強學生的群處技能,擴闊視野,以幫助他們融入社會。

支援全人發展,讓學生盡展潛能:

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,除了透過課堂及不同的情境進行學習外,亦藉倫理輔導組推行品德情意與宗教教育,及緊密輔導學生的行為情緒與培育學生領袖。此外,亦就著不同學生的需要,提供教育心理服務、言語治療、職業治療、物理治療、藝術治療、遊戲治療等;並從護理的角度提升學生的體能及健康,同時提供多元化的午休、課後、全校性、親子等活動,讓學生擴闊視野,盡展潛能。

推動學習多面向,積極配合教育新趨勢:

1. STEM教育:
為持續地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思維與學習科學技能,以「水」、「力學」等為題,進行整校探究式學習活動,並提供素材進行班本學習活動,及安排了課節進行班本演示學習成果分享。除日常的課堂學習外,亦提供增潤課程,以加強STEM教學的推動。例如舉行了兩階段的編程課,聘請導師到校,教導學生運用電腦網上的《Scratch》或iPad 的《ScratchJr》,以之製作動畫、小遊戲等。
此外,為擴闊學生的生活體驗及施展所學,培養團隊合作及自我挑戰的精神,參加了「香港特殊學校機械人比賽」,曾於2016及2017年度第二及第三屆香港特殊學校機械人比賽中獲取亞軍及冠軍;同時亦曾兩度於教育城主辦的「EDV獎勵計劃」中,製作「食物多滋味」及「堅毅進取精神-單線滾軸溜冰」影片而獲頒發優異獎。本校也參與了滙豐150周年慈善計劃「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智能機械人的教育方案」,委派主任及言語治療師參與學習圈及工作坊,學習使用Pepper 機械人協助學生學習。而機械人亦已於2018年3月14日到校,並於早會時間配合言語治療組推介時應用。我們正積極研究,如何配合在不同時段及科組中應用,以提升學生溝通動機及社交互動。同時,為讓教職員及家長更了解STEM的教學策略,分別舉行教職員及家長分享會,講述本校STEM教學的推行策略、活動及素材等。亦邀請了專業導師到校,教導教職員嘗試以Scratch及ScratchJr製作配合科目的互動軟件、動畫或小遊戲等,從而掌握最新的科技與教學趨勢。 

2. 環境教育:
為推動環境教育的發展,本校採取了整校取向的推行模行,在正規課程及隱蔽課程中推行不同的教學及活動,令學生置身於環境教育中,透過校園生活,建立愛護環境的行為及態度。
我們透過向「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」申請撥款資助,進行「永續栽培-社區教育中心」計畫。在學校三樓平台購置種植箱,建立一個可供學生進行耕作體驗的學習環境,亦可向家長、義工及社區人士作推廣及教育的用途。透過「永續栽培」,本校學生能增加與環境的互動關係,更能在校園中做到「零廚餘」的減廢目的。「環境教育」學校不單要教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、態度及技巧,更重要的是推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的生活習慣。我們以「環保123」為重點,希望全校師生都能做:一、實踐「永續栽培」生活;二、節約能源;三、回收減廢,將「環保123」的原則在生活中實踐出來。

3. 國民教育:
培育學生作為良好公民,擁有「家國情、中國心」,我們透過課程、活動及教材套,加強學生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,並對中國有一份尊重的情懷。每年的農曆節日及國慶,學生都感受到中國的文化。近數年我們更參與由香港教育局舉辦的「同根同心」-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,走訪國內不少地方,親身觀賞當地的歷史建築及文物,體驗當地風土人情,更與特殊學校互相交流,從而深化對國情的認識。未來隨著基本法教育的推行,預視更立體去理解國情,更有效推行國民教育。

4. 生涯規劃:
從多個面向規劃學生生涯,讓學生有整全的學習經歷。參照美國LCE《以生活為本生涯教育轉銜課程》的三個課程範疇,結合校本課程的相關學科內容,建構各學習階段的關鍵學習成果,並配合教育局有關《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》的六項基要原則,為學生訂立生涯規劃教育的關鍵學習元素。再透過「樂進功房」高中學習平台、服務學習、工作實習等,加強高中學生對自我認識及職業探索。

延伸學習成果,家校宿齊心培育:

學校著重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內化,使之轉移至不同的生活情景,並將成果持之以恆,應用於生活、工作、群處等不同情景上。除了在課堂模擬學習之外,亦透過實境學習、社區實踐,配合各類型的課本及課業,尤其是實務性課業及電子課業,將所學反覆於校宿及家中溫習。近年推動「好學家庭伴成長」計劃,鼓勵家長一起參與學校的學習活動,不論是親子學習或家長持續學習,都取得一定成果,藉著家、宿、校齊心,讓學習成果得以永續。

發展潛能,綜合藝術樂共享:

多年來,學校著力推動藝術教育,從表演藝術、綜合藝術、共融藝術、隨身藝術至現時發展的流動藝術,共走了20多年的藝術道路。2009及2010年,以表演藝術為骨幹,帶領師生於沙田大會堂文娛廳公開演出「綜合藝術樂共享」。2013年在元朗劇院公開演出大型綜合藝術音樂劇「生之歌」。2015年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共融藝術日;2017年曾於尖沙咀文化中心舉行「隨身藝術展」;2018年於學校銀禧校慶中將全校化作舞台,展現流動藝術的魅力。因本校的藝術成就,於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「藝術教育獎」,兩位老師亦於2016年獲頒「傑出藝術老師獎」以示鼓勵。

組織體育運動,讓學生展現活力:

學校十分重視體育運動,培育學生有強健的體魄,亦能發揮潛能、展現活力。除了在課堂或課後活動引入不同的運動項目,如球類(籃球、欖球、小型網球、手綿球、地板曲棍球等)、單線滾軸溜冰、躲避盤、國術、韻律運動、游泳、跑步等,亦參與不同的賽事,培育學生堅毅的體育精神。例如舉辦明愛特殊學校聯校運動會、參加香港特殊奧運會及友校的運動會。近年體育成績優異的學生們,也獲了多屆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。此外,在屯門區展能運動會也分別取得男子拳術組金獎及銀獎;另龍藝組亦取得銀獎佳績。教師組成的籃球及足球隊同時於2018年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「教聯盃-教師籃球及足球聯賽」超級杯冠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