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育及宗教教育科

學習目標:

本科內容涵蓋德育及宗教教育兩大範疇,旨在透過學科課程的教與學,以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,以及敬主愛人的態度。

在德育方面,老師會以真實及生活化的事件或時事議題為本,將學習與個人成長經歷有系統地連繫起來。以不同角度思考,釐清相關的價值取向,然後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,並作過程中學習遇到困難與挑戰的解決方法。

而宗教方面,本校的宗教教育主要介紹天主教信仰及基督徒的價值觀,期望學生能認識與天主教相關的內容並汲取其生命智慧,從而能夠在生活中實踐基督的教誨。另一方面,本校課程亦依據「厄瑪烏教學法」進行教學,當中著重引導學生反思生活經驗,並參考基督徒的價值觀,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信念,改善自己的行為。

科目架構:

德育及宗教教育科是由初小至高中的科目,課程臚列不同學習階段的主要學習期望,以配合學生成長階段的需要和特點。德育方面,學習範疇包括:「個人成長及健康」、「家庭」、「學校」、「社交」、「社會及國家」,以及「工作」六個生活範疇。老師因應學生能力選取合適的生活事件,透過體驗、討論、分享、反思等學習活動,有意義地連繫到日常生活中,加深學生對議題的認識,提高分析、判斷及處理議題的能力。而宗教方面,課程包括八大範疇,包括「忠誠」、「勤樸」、「敬主」、「愛人」、「欣賞」、「我們的國家」、「與人相處」及「靈性的追求」。以螺旋式的教學,逐級深化八大主題中的內容、價值觀及能力,從而達致品德培育的效果。

學習特色:

內地交流學習活動:

以往只能從書本或影片上認識中國,學生較難具體地掌握相關知識,更不容易地建立對中國的情懷。自從參加內地交流計劃,學生能實地踏足祖國,欣賞特色建築物及與內地 學生交流,領略中國文化;從參觀不同博物館,了解中國歷史;乘搭高鐵,體驗中國的科技發展。學習就從平面躍出立體,將所見所聞以不同形式作紀錄,使學習更愉快。學生增長知識,培養中國情,有助增強國民身份認同。

國慶日慶祝會及回歸紀念日活動:

每年十 ‧ 一國慶日及七 ‧ 一回歸紀念日,學校都會進行升旗儀式,升旗手嚴謹地隨著國歌升旗,學生都會肅立注視緩緩升起的國旗,莊重地參與升旗禮。早會亦會以不同主題認識中國及香港回歸的歷史,例如認識國旗、國徽、區旗、區徽等,課題更會延伸至課堂學習,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及文化認知,有助提升國民身份的認同。

海報及廣播宣傳:

除了課堂學習,學科發展亦會配合年度主題及校訓,設計不同的品德海報,並由師生錄製校園廣播作宣傳,讓學生在視覺及聽覺提示下,潛移默化,將良好品德牢記,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出來。

恆常宗教活動:

在每天早會開始之先,我們會先以祈禱、唸天主經及唱詩等開始一天的學習,亦會在祈禱中,為有需要的人代禱;於飯前進行謝飯禱,以培養學生恆常祈禱的習慣,讓學生認識天主的作為與愛,並倣效基督的愛去關心他人。每年,我們會配合主題,選取詩歌作為年度的詩歌,在每天的早會上咏唱,以深化學生對年度主題的理解。本年度的歌曲為:《我們全心感謝天主》。

除了年度詩歌外,為配合不同的節期,如:將臨期、四旬期等,我們亦會進行祈禱禮,以表達我們對天主的敬愛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