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識科

學習目標:

1. 了解自己的成長和發育,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尊重自己和別人,並重視發展和諧人際關係的價值觀;
2. 了解香港社區的發展和轉變,欣賞和尊重香港的多元文化;
3. 關心家人、社會、國家以至整個世界,從而明白自己在這些環境中所擔當的角色和應履行的責任,尊重法治精神,為共同福祉努力;
4.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興趣,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科技的知識與技能,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;
5. 了解科學及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和環境產生的影響,實踐綠色生活;
6. 發展有效及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的能力,持續學習。

 

課程架構:

常識科校本課程
在「同一課程架構」的理念下,校本常識科課程是依據「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(小一至小六)」和「為智障學生而設的常識科課程補充指引(小一至中三) (初稿) (2013)」中的學習重點所編訂,並作出調適。

 

知識、共通能力及價值觀的關係

常識科的架構是由多個互相連結的部分組合而成,當中包括:

1. 學科基礎知識;
2. 共通能力及
3. 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。

 

 

 

課程分為三個學習階段,小一至中三,共三十六個單元。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、興趣、能力和社會的轉變,而作出不同程度的調適,加強課程的縱向連貫和橫向整合,確保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均能互相銜接,以達至螺旋式學習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央課程架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校本課程架構

 

課程特色:

推行專題研習
透過單元課題及STEM進行專題研習,鼓勵及推動學生自主學習,促進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、技能、態度和價值觀連繫起來以建構新知識,並藉此培養及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。學生從專題研習過程中,獲得不同範疇的提升:

– 學生在研習過程中拓寬知識領域,學習不再是單向的灌輸式學習, 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或連繫知識。
– 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主動探究問題,培養自主學習及發展協作能力。
– 學生有機會深入研究探討生活問題。
– 透過有系統及有層次的研習過程,強化思維訓練。
– 學生能掌握及善用資訊科技蒐集和分析資料,並展現學習成果。
– 學生學會綜合和運用知識與技能,勇於面對挑戰,也為學習成果負責任。

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

探討香港是否一個中西文化共融的都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物料「睇」真D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從傳統廟宇探討中國建築特式

 

社區生活課
– 每星期三至四節課堂,由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室,將抽象的知識和概念得以實體化,給予學生實踐機會。
– 社區生活課提供一個良好溝通平台,讓學生與社區不同人士接觸和溝通交流,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,促進社會人士對中度智障學生的認識,建立共融社會。

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準備外出學習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學習使用社區設施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到餐廳購買食物

 

教學策略:

探究式學習
– 學生為主導的學習模式,透過推動、引導和監察學生學習,協助學生「學會學習」,成為終身學習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探究式學習

經驗式學習
– 透過經驗中的觀察,從而建構新知識;
– 經過課堂的學習,獲得新的知識和建構思維技巧;
– 運用新知識,進行實踐和應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經驗式學習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經驗教學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