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覺藝術科

學與教_學科天地_視覺藝術科_建資源庫提升SEN學⽣評賞能⼒|視藝師語.pdf

 

基礎課程—小一至中三

課程目標(基礎教育部份)

本校視覺藝術科根據教育局課程發展處《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視覺藝術科課程指引(小一至中三)》(2003)為基礎,並參考不同文獻,在「同一課程架構」理念下,為具學習需要的學生設立深而廣的視覺藝術課程,目標如下:

1. 擴展學生以視覺為主的感官、美感和藝術經驗;

2. 使學生能夠進行表達個人感情和思想的視覺藝術表現;

3. 透過評賞和創作,發展學生視覺認知、共通能力和後設認知;

4. 藉著對不同文化藝術的接觸,拓展學生多元的視野;及

5. 陶冶學生情意、修養、品德,以至對國家民族及世界的投入感。

學習範疇(小一至中三)

1. 關注視覺藝術科的教育課程目標:培養學生創意及想像力、發展學生的美術技能與過程、培養學生評賞藝術能力及認識藝術的情境:

2. 培養學生對視覺藝術科的興趣:

3. 建設理想的視覺藝術科學習環境:

4. 引導學生認識藝術文化的成就及其對社會的貢獻。

在設計學習活動時,學校根據培養創意及想像力、發展技能與過程、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及認識藝術的情境四個學習目標釐訂學習重點,並以傳授視覺藝術的知識、創作和評賞達到視覺藝術科課程目標。

高中課程—中四至中六

高中選修科目之一,亦是高中其他學習經歷之一。

本科的核心學習重點包括:

1. 培養學生的創意及想像力(以新穎和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進行創作);

2. 發展技能與過程(運用視覺語言、藝術形式、物料和技術表達);

3. 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(了解作品的內容形式、理性批判);

4. 認識藝術情境(藝術作品與他者的結連、意義和價值)。

課程目標:

1. 培養創意及想像力;透過創作,以不同的視覺藝術形式表達具體物象或抽象情感。

2. 發展技能與過程;以不同視覺藝術媒介進行創作,除單一以繪畫、剪貼或黏土創作

3. 也可集攝影、繪畫、裝置等混合媒體創作。在創作及表達意念過程中,能加強與別人的溝通;並在創作實踐上獲得個人滿足感,藉此培養學生探索和試驗的積極態度。

4. 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;從自評,互評和藝術評賞中學習欣賞和接納視覺藝術的多元和獨立性。

5. 認識藝術的情境; 透過識別創作媒介、創作內容和情境,以助學生解讀日常生活資訊。

學習範疇(中四至中六)

1. 通過視藝課堂活動,豐富學生的美感和藝術經驗;如繪畫、陶藝、工藝等,以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、拓闊視野,以及舒緩情緒;

2. 提升學生觀察力、判斷力和想像力,繼續培養審美和批判性思考的欣賞能力;

3. 培養對不同形式的視覺藝術作品的創作能力,安排學生參觀公開展覽及活動,讓學生接觸不同媒介以視覺效果作為核心表達形式的創作,以適合其性向作多方面的發展;

4. 透過自主和開放的藝術學習探究活動,發展感知能力、共通能力、多角度觀點,以及後設認知能力。另培養個人情操、正面的價值和積極的態度;

5. 認識多元文化藝術及古今中外藝術的表達方式,從而培養學生對文化和跨文化的了解和欣賞;

6. 獲得基礎學習,以備日後繼續學習和發展視覺藝術方面的潛能。

參考:為智障學生而設的視覺藝術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

高中課程與基礎教育的關係與銜接:

基礎教育課程的視藝課較著重接觸和體驗不同的媒體創作,高中視藝科則主要讓學生透過創作及表達意念過程中,能加強與別人的溝通;並在創作實踐上獲得個人滿足感,藉此培養學生探索和試驗的積極態度,並且由自評、互評和藝術評賞中學習欣賞和接納視覺藝術的多元和獨立性。透過識別創作媒介、創作內容和情境,以助學生解讀日常生活資訊和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視覺文化。

學生作品精選: